浮選粒度的大小與浮選指標的關系
日期:2020-05-27
在浮選過程中,浮選粒度與選別指標關系甚大。浮選時礦粒向氣泡附著是浮選過程的基本行為,礦粒在氣泡上附著的牢固與否,直接影響浮選指標的好壞。但是礦粒在氣泡上附著的牢固程度,除了與礦粒本身的疏水性大小有關之外,還與礦粒的大小有關。就一般而言,礦粒小(除了小于5—10微米外),則向氣泡附著較快,比較牢固,反之,粒度較粗,向氣泡附著較慢,且不牢固。下面來分析礦粒在氣泡上附著的受力情況。
礦粒在氣泡上附著受到以下三個力的作用。
(1)力F1是礦粒在水中的重力,其方向向下,是使礦粒脫離氣泡的力,它等于礦粒在空氣中的重量W = d3δg 減去在水中的浮力f =d3 Δg,即:
F1 =W ?Cf = d3δg - d3 Δg = d3(δ-Δ)g
式中d ——礦粒直徑;
δ——礦粒的密度;
Δ——水的密度。
由上式可見:力F1的大小與礦粒大小(d)的三次方成正比。礦粒大、則從氣泡上脫離的力愈大。
(2)力F2是礦粒在氣泡上附著的表面張力,確切的說,是作用在三相潤濕周邊上的表面張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,其方向向上,它使礦粒能夠保持在氣泡上附著的力,此力的大小為:F2 = 2πrσ氣-液sinθ
式中r——附著面半徑;
σ氣-液 ——氣-液界面的表面張力;
θ——接觸角(度)。
由上式可知:保持礦粒在氣泡上的附著力F2與礦粒的接觸角θ有關系,接觸角大的,即疏水性大的礦粒,在氣泡上附著的力F2也大。
(3)力F3是氣泡內的分子對于礦粒附著面的壓力,這個力是使礦粒從氣泡上脫離的力,所以其方向是向下丟的。其大小為:
F3 =π r22σ氣-液/R
式中R——氣泡半徑。
由上式可知:大氣泡(R大),則壓力F3較小。
當F 1、F2、F3、三個力處于平衡狀態時,即礦粒在氣泡上附著接近于脫落狀態時,則F2=F1+F3
可以看出礦粒與氣泡之間在相對靜止狀態時,接觸角與表面張力、礦粒的大小(礦粒重量)、附著半徑及氣泡半徑之間的關系。但在實際浮選過程中,礦粒與氣泡是相對運動的,礦粒與氣泡之間受的脫落力比靜止時復雜,而且比上式反應的要大得多。
(1)當礦粒的可浮性較好,即接觸角較大的礦物,浮選粒度可以粗些,當然也有一定的限度,即所謂粒度上限。
(2)對于較粗粒級的浮選,氣泡要大些比較有利,或者說,在氣泡較大的情況下,被浮礦物的接觸角在較小的條件下可以浮選。但是氣泡太大時,氣泡本身的穩定性也差。
根據上述的分析,可見浮選粒度是影響浮選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。為了得到較好的浮選技術經濟指標,就要求磨礦細度要合理,不僅使有用礦物充分單體分離,而且粗粒不得大于浮選粒度的上限,細粒的下限不得小于10微米(或5微米)。浮選粒度的上限:硫化礦物一般在0.2~0.25毫米,可浮性好的自然硫為0.5~1.0毫米;煤則更粗些,為1~2毫米。